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己巳之变怎么读(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怎么读(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一场后金与明朝的国运之战,崇祯却亲手将它葬送

明崇祯二年(1629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这就是己巳之变,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加直白的称呼: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在这一年初冬,后金大军绕道蒙古攻入塞内,兵锋直指京城。

这是后金第一次攻入塞内,也是明朝彻底衰亡的开始。这一战后,明朝谋划多年的京畿防御体系宣告崩溃,明军失去了反击后金军入侵的能力,女真铁骑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关内。

从结果来看,己巳之变是后金的一次胜利,不过,当初皇太极决定入关时,也是赌上了后金的国运。可以说,如果这一战后金军败了,他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后金的局势之所以这样严峻,源自于宁锦之战中皇太极的失败。1627年爆发的宁锦之战中,袁崇焕等人率领明军据城而守,与后金军死战。最终,后金军死伤惨重,只能撤军。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攻城不克也不至于元气大伤,但宁锦之战对于后金来说,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后金的军队组织模式很先进,但它的生产模式仍属于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这使得后金只能以战养战,不断的入侵明朝,掳掠明朝的人口、物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后金军在宁锦之战中无功而返,不仅没有掠夺到任何物资,反而消耗了大量粮食。

明朝的粮食没有掠夺到,自己的存粮又消耗一空,后金爆发了空前巨大的饥荒。这场饥荒的规模有多大呢?《清实录》中记载:“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而饥荒又导致物价飞涨,“良马,银三百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五十两。布匹一,银九两。”

大规模的饥荒导致后金“人相食”,大量饥民沦为盗贼、劫匪,抢劫牛马粮食,整个后金乱成了一锅粥。皇太极进行了赈灾,但他手中也没有多少粮食,这种情况一旦长时间持续,后金便要亡国。

在生死存亡之际,一向性格稳重的皇太极决定铤而走险,他亲率大军,绕道蒙古,突袭明朝京畿。

镇守边关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却看出了皇太极的战略意图,他上书崇祯皇帝:“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袁崇焕的意思是,自己镇守宁远,后金不可能越过宁远西侵,但是蓟门的防守力量太弱,建议朝廷加派重兵。

袁崇焕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就在不久以前,明朝刚刚在蓟镇进行了裁军,许多士兵被裁掉,大量留下来的士兵也心生愤懑,战斗力和忠诚度都难以保证。这个时候,若是后金军攻来,蓟镇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

为了让崇祯皇帝认识到危机,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他模拟了皇太极可能的行军路线,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指蒙古)为向导,通奴(指后金)入犯,祸有不可知者。”(《明亡清兴六十年》)

袁崇焕的警惕和猜想是对的,可是崇祯皇帝却不以为然,不仅没有对蓟镇加派重兵,反而对袁崇焕愈发不满,认为他怯战误国。

结果,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取道蒙古,以蒙古人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蓟镇防区。后金军在“塞垣颓落,军伍废弛”的蓟镇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成功破墙入塞,直逼北京。 。

得知后金军入塞,朝野震动,崇祯皇帝慌乱不已,连忙调集军队,要求各地勤王。袁崇焕得知消息以后,马不停蹄的率领宁远骑兵驰援京城,在北京城下拦住了皇太极的大军。

最终,明军与后金军在北京城下展开了激战。大同总兵满桂在德胜门与后金激战,城上明军发炮助阵,却误伤满桂军,一时间城下死伤惨重。而在广渠门,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宁远骑兵,与皇太极鏖战多日,击败了后金军。

见不能正面取胜,皇太极决定实行反间计,他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与自己私下勾结。北京城本就数十年没有战事,城里的勋贵们见到女真人竟然能突破关隘,打到这里,自然对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十分不满,他们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后金军劫掠焚烧民舍,不敢前去阻拦。”

崇祯皇帝本就多疑,当他听到谣言,看到大臣们的奏章以后,就对袁崇焕起了疑心。袁崇焕作战期间,请求入城休整,遭到崇祯的拒绝。不仅崇祯对袁崇焕不满,连守城的将士也觉得袁崇焕是汉奸,他们大骂袁崇焕,还在城墙上扔石头,将三位宁远士兵砸死。有的人还将巡逻的宁远士兵抓走,向他们勒索钱财,不给就将他们杀死。

自己在城下浴血奋战,背后却被自己人插刀,宁远军中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然而这些声音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却让他更加不满。

1629年十二月一日,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一旁的祖大寿战战兢兢。回到军中以后,祖大寿愤懑不已,他率领一万多人脱离战场,要求崇祯释放袁崇焕。崇祯没有办法,让袁崇焕写了一封信,送到祖大寿军中,让他们继续作战。祖大寿激励士兵拼死作战,立功给袁崇焕赎罪,但是崇祯帝最终还是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后金军劫掠四个月以后,回到关外,己巳之变结束。北京城保住了,可是这一战对于明朝的打击是致命的。己巳之变以后,袁崇焕被杀,京畿防御体系彻底崩溃,“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明史》)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实录》

《明亡清兴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