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耳朵图片大全(耳朵图)

耳朵图片大全(耳朵图)

老寿星:耳朵大、耳垂长,专家分析耳朵的样子如何影响你的健康和寿命

相比人体其它器官

耳朵似乎一直不受重视

甚至很多时候人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事实上,耳朵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经常揉揉耳朵

有助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今天小圈带你破解藏在耳朵里的健康密码

闫占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老寿星的特点:耳朵大、耳垂长

耳朵大小和寿命有什么关系?

1、多条经络在耳朵汇聚

从经络学角度来说,人体很多经脉都与耳朵有联系。《黄帝内经》中曾提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很多经络的分支都经过耳朵。

因此,耳朵的功能、形态等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体内经络气血的情况,继而影响健康和寿命。

2、耳朵反应脏腑功能

中医理论中有“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的说法。因此,心与肾两个脏器的功能如果出现问题,都能体现在耳朵上。

●心与肾生理功能正常,气血充足、通畅者,则耳朵能正常发挥听觉功能。形态大小一般为5厘米~8厘米,中国人耳朵大小一般6厘米左右,宽度为长度的一半,大概3厘米,且耳朵肉厚、颜色润泽。

●耳大是肾精充足、心气充沛的象征,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心为人体的“君主之官”,主宰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因此耳朵大一定程度上就是长寿的象征之一。

中医教你一套“耳朵操”

图片来源:《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摁耳屏:针对耳部疾病

手法:一摁一放,这个叫耳膜按摩,也叫鼓膜按摩。

揉耳垂:保养五官

耳垂对应人体的头面部,包括眼、耳、牙、舌、扁桃体等器官。

当出现牙疼、口舌生疮、嗓子疼、耳鸣等症状时,均可通过按揉耳垂来缓解。

手法: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次~20次,使之微微发热即可。

按揉耳甲:调理消化和咳喘

对应内脏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耳甲内。

●上部耳甲艇对应腹腔,常用于缓解腹泻、便秘、前列腺炎、胆囊炎等。

●下部耳甲腔对应胸腔,常用于缓解咳嗽、哮喘、胸闷、心绞痛等。

●耳甲艇和耳甲腔交接的部位是胃,患有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按此处。

手法: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在耳朵内侧和外侧同时捏揉耳甲部位,按揉20次左右即可。

按耳舟:保养上肢

耳舟对应于人体的上肢,从上到下依次为手指、腕、肘、肩和锁骨。

有肩周炎、网球肘、腕部疼痛、手指麻木等上肢不适的人,常会在耳舟处有疼痛反应点。

手法:可以在耳舟区域寻找疼痛反应点,用拇指和食指按揉,也可直接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耳舟内侧和外侧区域。

按对耳轮:缓解腰腿疼

耳轮对应的是人体躯干的部位,上方2/5为腰骶椎,中间2/5为胸椎,下方1/5为颈椎,很多腰酸、脖子疼的人,可以多按按此处。

对耳轮向上还有两个分叉,分别对应臀部、坐骨神经以及下肢,有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足跟痛等的人可以多按揉此处。

手法:可以直接用指甲轻轻掐按这些部位,或在穴区附近寻找最疼的部位掐按。

手法由轻到重,牵拉、拿捏力度以不感疼痛为限。

最后,按摩耳穴不必苛求位置精准,重点是刺激耳部相应穴区,且长期坚持。

按三角窝:改善生殖系统

三角窝主要对应盆腔和内生殖器,常用于辅助治疗盆腔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遗精、早泄等男女生殖系统问题。

手法: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在耳朵内侧和外侧同时捏揉三角窝部位。

耳穴压豆辅助养生

耳贴是刺激耳部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工具,用耳贴去刺激耳部穴位也就是中医所讲的耳穴压豆,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失眠、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脱敏止痒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失眠可以选择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这几个常用的穴位来耳穴压豆,对于失眠效果比较好。

因为失眠大部分是心血虚、心气不足导致的,所以用耳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养血、镇静安神、交通心肾。

耳贴分为王不留行籽和磁石两种。

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对瘀血阻滞、气血凝滞引起的一些疾病效果会更好一些;

磁珠:有安神的作用,失眠用磁珠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注意:在挑选耳贴的时候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由大夫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进行挑选并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建议自己取穴,取穴不准可能影响疗效,最好到医院由医生亲自来操作,这样取穴准确。

(CCTV生活圈)

最全的高清耳部解剖汇总!配合记忆口诀轻松记忆

颞骨解剖

耳解剖关系示意图

血供

外耳

耳廓

鼓膜正常结构

鼓膜(右侧)

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1.鼓室

鼓室为位于颞骨岩部的不规则含气腔隙。

鼓室全貌(右耳)

鼓室内含3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听小骨链

3块听小骨相连接形成听骨链,两端分别连接鼓膜与前庭窗。鼓室周围有6个壁:

记忆口诀外有鼓膜内两窗,前动咽管后窦房,上鼓室盖下静脉,岩内六壁含气腔。

①上壁:鼓室盖,为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的薄层骨板,中耳病变可侵犯此壁,向上进入颅内,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②下壁:颈静脉窝,为一薄层骨板与颈静脉起始部分分隔;

③外侧壁:大部分为鼓膜,鼓膜上方为上鼓室的外侧壁;

④内侧壁:内耳的外侧壁,也称迷路壁;

⑤前壁:颈内动脉的后壁,上部有咽鼓管;

⑥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入口,连接上鼓室与乳突窦。鼓室根据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分为三部分:上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下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缘以下;中间部分为中鼓室。鼓室恶性肿瘤多位于中、下鼓室。

模式图

鼓室窦的变异

A型:表浅的鼓室窦,鼓室窦不超过面部神经垂直部前缘;

B型:中等深度的鼓室窦,鼓室窦后界位于面部神经垂直部前缘与后缘之间;

C型:深的鼓室窦,鼓室窦后界越过面部神经垂直段后缘并继续向后扩展。

鼓峡

2.咽鼓管

咽鼓管为连接鼻咽腔与鼓室的通道,向内通鼻咽腔,开口于咽鼓管咽口,向外通鼓室前壁,开口于咽鼓管鼓口,鼻咽癌可经咽鼓管侵入中耳。

幼儿与成长咽鼓管比较模式图

3.乳突窦

乳突窦向前经乳突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中耳病变可经乳突窦侵入乳突小房。

内耳

内耳为位于颞骨岩部的迷路结构,形状不规则,结构复杂。主要作用是接受声波及位觉刺激。迷路包括外层的骨迷路和内层的膜迷路。

内耳模式图

1.骨迷路

骨迷路为位于岩部的不规则骨质隧道,包括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者沿颞骨岩部长轴从前内向后外依次排列,并相互连通。前庭位于骨迷路中部,前部与耳蜗相连,后部与3个半规管相通。骨半规管包括3个半圆形互成直角排列的小管,分别为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与颞骨岩部长轴垂直,后骨半规管与颞骨岩部长轴平行。

关于三个半规管的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三半规管前外后,前垂后顺岩长轴,外管最短位水平,五个垂直尽感受。

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

耳蜗

2.膜迷路

膜迷路为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囊,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4个部分。内充满内淋巴液,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不相通。

声音的传导蜗管下壁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组成,并与鼓阶相隔。基底膜(螺旋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声音的传导:声波传入内耳的听觉感受器有两条途径,即空气传导、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大脑颞叶听觉中枢。(2)骨传导:颅骨→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大脑颞叶听觉中枢。

3.内耳道

内听道从颞骨岩部后面的内耳门开始,向外侧进入颞骨。内耳道内含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迷路动脉。

耳部及其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CT横断面)

A.上骨半规管层面;B.外骨半规管层面;C.前庭窗层面;D.耳蜗层面;E.颈动脉管层面1.上骨半规管;2.弓形下窝;3.总骨脚;4.后骨半规管;5.外骨半规管;6.内耳道;7.耳蜗;8.面神经管迷路段;9.膝状神经节;10.前庭;11.上鼓室;12.乳突窦入口;13.乳突窦;14.鼓膜张肌;15.锤骨头;16.砧骨体;17.前庭窗;18.前庭导水管;19.圆窗;20.鼓岬;21.锤骨颈;22.砧骨长脚;23.面神经隐窝;24.锥隆起;25.鼓室窦;26.颈动脉管;27.咽鼓管;28.耳蜗导水管;29.颈静脉球

中耳、内耳结构

(CT横断面自上而下)

外耳道结构

(CT横断面)

中耳结构

(CT横断面自下至上两个层面)

咽鼓管结构

A. CT;B. MRI

内耳

(CT横断面)

局部结构

(薄层CT)

(MRI横断面)

面神经迷路段

面神经鼓室段

面神经乳突段

茎乳孔

面神经水平段

(鼓室段)和垂直段(乳突段)(CT矢状面)

面神经垂直段

(MRI冠状面)

面神经乳突段及其周围结构

(CT横断面)

(CT冠状面)

A.岩尖层面;B.耳蜗层面;C.前庭窗层面;D.蜗窗层面;E.总骨脚层面;F.面神经管乳突段层面1.颈动脉管;2.鼓膜张肌;3.咽鼓管;4.颞颌关节;5.耳蜗;6.面神经管迷路段;7.面神经管鼓室段;8.锤骨头;9.盾板;10.锤骨颈;11.锤骨柄;12.鼓膜张肌;13.内耳道;14.前庭;15.上骨半规管;16.外骨半规管;17.前庭窗;18.乳突窦入口;19.圆窗;20.耳蜗导水管;21.总骨脚;22.弓形下窝;23.颈静脉球;24.乙状窦;25.后骨半规管;26.面神经管乳突段

(CT矢状面)

A.耳蜗层面;B.前庭层面;C.面神经管乳突段层面1.颈静脉球;2.内耳道;3.耳蜗;4.前庭导水管;5.后骨半规管;6.总骨脚;7.上骨半规管;8.前庭;9.面神经管迷路段;10.鼓膜张肌;11.圆窗;12.外骨半规管;13.砧骨长脚;14.锤骨颈;15.面神经管乳突段

特殊后处理CT图像

A.面神经管MPR图像;B.鼓室CTVE图像;C.VR图像1.面神经管鼓室段;2.面神经管乳突段;3.锤骨柄;4.锤骨颈;5.砧骨长脚;6.砧骨;7.锤骨;8.半规管;9.耳蜗

转自ent时空,如有侵权有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