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有福同享!广东,为什么让广西变回沿海省份?

广东和广西合称“两广”。两广地缘相近,大部分地区还同饮珠江水;两广文化相近,从最西端的百色顺流而下,到南宁和梧州、最后到广州,这一带的社会文化面貌几乎一样。

省界阻挡不了广州人和南宁人用粤语(白话)交流着白斩鸡、肠粉的制作与口味。

▲两广地图

除了地缘和文化相近外,两广从古代的秦汉到宋朝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长期为同一个行政区。

直到宋朝,广西和广东才开始正式分家,成为广南西路(广西)和广南东路(广东)两个一级行政区。广南西路的版图当时甚至还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

▲两广分家,始于宋朝

然而,到明朝正式设省管理的时候,不仅连海南岛、雷州半岛都划给了广东,广西所有的海岸线也都“一夜清零”,全部交给了广东。

广东开始垄断岭南地区的海岸线,广西则直接变成内陆省,5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不变。

▲广西变成内陆省

直到新中国时期,广西才重新变回沿海省份。1952年,广西用一个内陆县——怀集县,换来广东近海的合浦县、钦县、防城县、灵山县、北海市共四县一市(今钦北防三个地级市),共约1600公里的海岸线。

相当于广西用3000平方公里的内陆山区土地,换到了2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平原土地。两广上百万人的户口“一夜更改”,打破广东对岭南海岸线的五百多年垄断。

▲怀集县隶属于广东省肇庆市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钦北防地区又反复进行两次改属。1955年,钦北防划回广东;1965年又划给广西,最终基本形成如今的两广省界。

那么,为什么广东广西的省界稳定500多年后,广西最终以一个内陆县换来广东近海的四县一市呢?

▲钦北防地区,即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

一、两广千年一家

岭南地区在先秦时期是文化上的百越地区,西瓯、骆越先民是两广的土著先民,在秦朝时期纳入疆域。秦朝不久便灭亡,岭南地区割据出南越国,南越国疆域大体就是今天的两广,与汉朝对峙。

汉朝攻灭南越国后,在岭南地区设交趾刺史部,治所位于中部的苍梧(梧州),进行统一管理。

▲南越国割据政权

由于岭南地区幅员辽阔,因此历代王朝对岭南东西的开发存在差异。从岭南东边的广州,到中部的梧州,再到西边的南宁,这一带河流广布,地势平坦。

岭南西部山高林密,气候炎热,来自北方的汉人移民大多定居在东部的广州(南海郡),较少去到西部。

▲两广地形

到了唐朝,岭南地区的民族逐渐分化,越往西部土著部族越多。

以南宁为界,最西边基本是土著部族自治的羁縻州,为了方便监管,唐朝便在羁縻州之上设置安南都护府。南宁附近则是羁縻州和流官治理的正州夹杂,东部则基本为正州。

▲越往西部,少数民族所占比例越多

自秦到唐,两广千年都是一个一级行政区,没有明显的行政边界。即便是唐朝灭亡,全国形成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两广一带依旧自立“南汉”,成为十国之一。

因此从秦汉到南汉,无论是大一统还是割据时代,两广都是处于一个一级行政区。

但岭南最西边和最东边的民族分布和二级行政治理上已经有所不同,这为宋朝两广分家奠定基础。

▲岭南道,中部和东部各州互相交错,最西边则是安南都护府

二、两广分家

宋朝全国设十五路,岭南地区以梧州为界,设立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两广正式分家。

广西家业庞大,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拿到岭南地区超过一半的海岸线。两广陆地的北部省界与现在无太大区别,当时的怀集县也隶属广南东路的广州。

▲北宋行政区划

元朝设行省制度,其中广西属湖广行省,广东则大部分在江西行省,两广继续保持分家状态。

▲元朝,两广分属不同行省

元朝的两广边界也有了一些改动。在内陆,1278年,怀集县由原隶属广州改为隶属(湖广行省)广西贺州,开始它“七百年隶属广西”的历史。

▲从地图上看,怀集县成为广西嵌入广州的一块地方

宋元以来,两广各自约占据岭南一半的海岸线,但明朝则直接将海岸线划归广东,广西则“秒变”内陆省,这大规模的省界改动与元末海盗侵扰有关。

元初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粮食供应。但长达百年的南北对立,导致京杭运河年久失修且堵塞,一时又无法修复,于是元朝便决定开发海运。

随着海运开辟成功,元朝实行“雇佣包运制度”。东南沿海一带居民纷纷从事航运,一次运粮出动的船只就有1500多艘。

元末,有的海员成为割据一方的海盗。当时还有从事走私贸易和沿海劫掠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两者时常一起上岸骚扰。

元朝学者刘鹗对此曾形容:“总广东一省...环郡大洋,风涛千里,皆盗贼渊数,帆樯上下,乌合突来...”

因此,即便明朝在1368年统一南方,但海盗仍保留自身武装,与陆上反叛势力和倭寇骚扰沿海一带。明军一来,海盗便乘船乌合散去。

▲明朝水军(左)大战倭寇(右)

1368年4月,明朝决定把岭南沿海统一划归广东管理。原属广西的钦州和廉州,合并成“廉州府”,统一归广东省。广东在沿海一带设立大量海防卫所,抵御海盗。

怀集的行政区划在明朝也有变动。广西贺州被撤州设县,属平乐府,怀集县本应该和贺县一起属平乐府。

但是平乐府治所(平乐)离怀集太远,怀集地方官就带着印信,直接去投奔更近的梧州府治所(苍梧)。更重要的是,当时统一广西的明军将领杨璟驻地在苍梧。

于是怀集县就在1376年归属梧州府管辖,成为梧州的一块“行政飞地”。

至此,由于国防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广东拥有岭南所有海岸线,广西则成为内陆省,保持五百多年不变。

▲明朝,怀集县变成梧州府的“飞地”

三、两广分化

省界稳定下来后,广东拥有海岸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16世纪末,明朝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沿海居民能合法从事海外贸易活动,这一时期丝织品出口大幅增加,三亿两白银(全世界三分之一)从江浙广流入中国。

清朝时期虽短暂开放几次海禁,但在乾隆帝之后实施更严厉的海禁,仅在广州设立十三行,这是清朝唯一和外部世界进行通商的地方。

中国产的丝绸几乎全都汇聚到广州出口,东南亚、欧洲、印度各口岸的商品也都汇聚广州十三行。广东通过几百年的沿海商贸,渐渐成为中西方的贸易枢纽之一。此外,广东沿海居民也纷纷出海,形成“下南洋”的大潮。

▲广州十三行,清朝唯一的合法外贸机构

广西因为变成内陆省,山林密布,土著部族多,明清历代统治者对广西的定位都是“先求安定、再求发展”。

清朝在全国统一大部分地区后,明朝残余的永历政权仍依托广西深山进行抗清斗争,一直坚持到1661年。清中期,因为广西地方官腐败,广西的壮族、瑶族、黎族等部族以及汉人经常发动起义。此后大规模的战事还有从广西发迹,并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战火不断。

到了清末,两广的省界已经维持了约五百年,两地经济差距巨大。1909年,广东财政收入约银2000万两(不含海关与债务收入)。广西在1911年财政预算收入仅银447万两,支出584万两,入不敷出。

民国则延续了之前的两广省界,废除府后,廉州府改钦廉道,怀集县改隶平乐公署。这一时期,东南亚等地的广东华侨纷纷回省投资,广东民族工商业遍地开花,侨办的东南亚进出口商行每年贸易额总值一千万元以上。

▲1936年广东省地图

广西受制于兵祸连年、无沿海出口和内陆贸易的萎缩,南宁和梧州作为广西的两个主要商埠,大部分行业都是亏损状态。

但是广西的内陆环境也培养出当地人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特点。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便是狠抓军事和社会组织,把广西打造成民国的“模范省”。

当时广西发展政策的核心,便是“自卫、自治、自给”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桂系部队的战斗力,也是声震全国。

▲1936年广西省地图,怀集县已经要挤出地图框了

广东、广西虽然分家近千年,而且前者是沿海省,后者是内陆省,省情差异极大,但两地的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发展,而是实现互补。

因地缘亲近和珠江(西江)水系的优势,相较于岭北地区,广东商人更愿意溯西江而上,沿着西江进入广西梧州。

梧州凭借着西江水道的优势,民国初期大量广东投资的近现代企业都设立于此,梧州成为广西经济中心之一。

广东商人还深入到更西部的南宁和百色,售卖沿海货物,同时收购地方土特产,使得粤语成为西江两岸城镇的主流语言。

▲广东商人,沿西江进入广西经商

来自广西的货物则是广东日常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如大米、食用油、牲畜等,史载:“粤东人稠地窄,谷米不敷,仰赖广西兼资湖广。”

两广的经济互补和人文交流,正如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所述:“东西两广,虽分二省,其实共为唇齿之邦。”广东商人在南宁和百色修建的粤东会馆,现在依旧是当地的景点之一。

▲百色虽然地处广西最西端,仍有广东商人在此修建粤东会馆

四、广西重获沿海地区

1950年,随着广西省的解放,张云逸担任新中国广西的第一任省主席。张云逸带领广西进行建设时发现,在海上贸易时代,广西的内陆情况严格限制自身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将原廉州府地区设为“钦廉专署”。此时广东省主席是叶剑英。两人在革命时期合作多年,感情密切。叶剑英支持张云逸关于广西需要沿海地区求发展的提议。

▲1950年的广东地图

1951年,广东钦廉专署(钦州专区)委托广西代管。作为“失去”三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补偿,怀集县委托广东代管。第二年,钦州专区和怀集县分别正式成为广西、广东的一部分。

时隔五百多年,广西又成为沿海省份。这是双方省界第二次大变动。

第三次省界变动很快便来临。1955年,东南沿海局势越发紧张,先后有一江山岛战役、台山海战等。为巩固国防,方便调度,广东于1955年再次拿回钦州专区,广西又变回内陆省。

▲钦北防居民:我是广东人还是广西人

1965年美国将越南战争扩大化,当时中国的一部分援越物资是通过海运到达北越。小规模的海运没有把海运运费低、隐蔽性好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而且越南与广东距离远,沟通不便。

1965年,钦州专区再次划归广西,作为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港口。广西再次从广东获得海岸线,这是至今两广省界最后一次变动。

援越物资装在伪装成商船或渔船的船只上,从防城港源源不断驶向越南海防市,再从海防市把物资运到越南各地。

这条海运航线被誉为“海上胡志明小道”,防城港逐渐发展成为广西最主要的出海口。

▲如今的防城港港口

八九十年代,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区划调整,钦州专区(地区)最终拆分成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

广东肇庆从地区改地级市后,怀集成为肇庆市的一个县。这些经历过“两广换地”的地方行政隶属关系一直保持至今。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广东成为中国经济、人口第一大省。而广西的经济却一直处于“欠发达”阶段,两广的经济有十分明显的差距。2021年省份GDP排名中,广东占据榜首,广西排名第19。

因而不少人认为广东用沿海地区换来一个内陆县,沿海地区“亏大了”,怀集县“赚翻了”。

但要注意的是,广东的经济崛起主要依靠珠三角地区,非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经济发展速度与珠三角相比,显得相对较慢。

▲广东珠三角与非珠三角的经济差距极大

广西通过“换地”获得钦北防三市后,一直在重点打造沿海经济带,历年来沿海三市的经济增速较高。

作为广西唯一出海通道,钦北防三市同属北部湾经济区,在2013年便建成直达南宁的沿海高铁。远比粤西的湛江、茂名通广州的高铁要早(江湛铁路2018年通车)。

▲粤西人民期待已久的“水鱼号”高铁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提出,未来西部省份的物流将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广西进出,给广西沿海三市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北海、防城港两市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比隔壁的湛江、茂名两市要高。

▲2020年钦北防三市和粤西两市的对比

纳入广东肇庆后的怀集县,也成为了珠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怀集县成为大湾区的一员

无论觉得“亏”,还是“赚”,这些感慨大多发自于两省(区)的经济差距。为缩小经济差距,广东在富起来的同时也在积极帮助广西的扶贫工作,体现出“两广一家亲”。

怀集、钦北防在广西和广东多次变动,出现“一家代代不同省”的现象。尽管两广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但无论他们是“一夜”成为广东人,还是广西人。两广文化相亲、地缘相近的局面都不会消失。

美丽云南(第二季)| 句町古国 铜鼓之乡——美名:文山 ·​ 广南县

视频加载中...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

距文山市167千米

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千米

居全省第三位

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均占文山州的四分之一

广南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

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边达海

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节点

被誉为茶马古道、滇铜南运的“滇桂走廊”

(广南县城)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广南

正在从这片古老土地亘古的智慧中萌发出新的辉煌

历史沿革

广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广南乃广南西路的省称

其位置又恰当广西直隶州(今泸西县)之南

故名“广南”

公元前三世纪

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

这是一个由百越民族的后裔壮族

所建立的地方政权

这个富庶的西南古国曾见于《汉书》

《三国志》《晋书》等多部史籍

随着朝代更迭

逐渐消融于民族融合的浪潮中

(文庙24孝“拾葚异器”浮雕)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

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

所治在今广南

三国蜀汉至东晋随属兴古郡

唐初隶南宁州都督府

唐中叶,隶岭南西部邕州为僚子部

宋为特磨道

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宣慰司

明朝洪武十五年设广南府

清代仍然沿袭明制设广南府

置宝宁县

1913年废府改为广南县,隶蒙自道

1922年废道改为云南省直隶厅

1942年隶文山专区

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南随属

传统民俗

广南境内生活着汉、壮、苗、瑶、彝

蒙古、仡佬、白、回等11个民族

以广南为核心开创的句町古国

是云南八大神秘古国之一

与古滇国、夜郎国齐名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

孕育了句町文化

稻作文化等绚烂的民族文化

自然的馈赠根植于广南的奇山秀水之间

这里有彩云大地独有的韵律与壮美

高原喀斯特地貌

在云南生态和气候资源优势中独一无二

世居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信守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

以自身的勤劳淳朴

成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处仙境

(广南村寨)

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园内

坐落着雄伟肃然的侬氏土司衙署

占地约11000平方米

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

自元朝至民国的近600多年间

土司制度世袭27代

掌管广南政治、军事

民刑、钱粮等大权

广南土司府

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

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最宽

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

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侬氏土司衙署)

在世界上已有的8种古老铜鼓基本类型中

广南就有万家坝型、石寨山型

遵义型等5种40余面

在五珠乡出土的沙果Ⅰ号、Ⅱ号

万家坝鼓系春秋战国时期遗物

进入世界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18面铜鼓之列

1919年黑支果乡阿章村

出土的石寨山型竞渡鼓

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和繁复的纹饰

被称为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因此,广南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称

位于南屏镇山水风光中

“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村

是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

连续居住时间最长的穴居村落

具有重要的人类洞穴居考察价值

2001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峰岩洞村)

广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

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及苗、彝山歌

和舞蹈都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古老的“花街节”弹唱着数百年的爱情故事

惊心动魂的“斗牛节”演绎“牛王争霸”

“祭竜节”传达着壮家人的质朴与豁达

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花倮葫芦笙舞

热情奔放的舞步和颤动的旋律

保留了原始舞蹈的神韵

(壮族舞蹈)

广南留下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侬氏土司衙署

黑支果牡宜句町王古汉墓群

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

以及壮族彝族铜鼓舞等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留下了壮族“三月三”花街节等

鲜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成为了全国武术之乡

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风光秀丽

广南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

全县森林覆盖率59.51%

大自然的馈赠根植于广南的山水之间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共发现各类矿产24种

(广南山水)

2020年被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21年广南被国际旅游联合协会授予

“艾里缇斯奖”

并获得“中国最美原生态康养旅游县”荣誉

同年,荣膺入选被授予

“美丽中国·最佳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坝美)

世外桃源坝美的古风遗俗在这里不断延续

印证着千年前的《桃花源记》

山水田园八宝、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

西洋江大峡谷等秀美风光

构成了千山一碧、山水相连的

自然人文景观

(三腊瀑布)

广南绿色、生态、健康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县

全国主要的蒜头果资源原产地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被誉为“中国八宝米之乡”

“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

拥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

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云乡八宝米)

前程似锦

这片7810平方千米

拥有“高原小桂林”之称的

滇东南边陲重镇

有“一横两纵”3条高速路穿境而过

有广南县站、珠琳站2个高铁站

高速、高铁和即将建成的新机场

通畅而立体的交通网

广昆高速和云桂高铁更高效快捷地

联通了滇中城市经济圈

为广南多层次融入珠三角、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

使广南有望成为辐射三省区周边区域

南下连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

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集聚中心

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

两江经济带连接在一起

引领广南走向开放的前沿

(广南县高铁站)

铜鼓声声,敲响了广南各族人民

走向未来的节奏

这片神秘多彩的句町古国故地

必将承继悠远的历史,成就丰盈的未来

青山连绵,岁月如歌

这里是山水交汇的福地

这里是闪耀在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广南

END

相关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摄制,已陆续在百度等网站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敬请大家关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称注册的腾讯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新浪微博账号、头条号、抖音账号等图文社交媒体、视频门户网站、视频平台观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美丽云南”,进入百度百科词条(秒懂全视界)在线观看完整视频,还可以关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称注册的大鱼号、爱奇艺号、网易号、搜狐号、优酷视频门户网站和微视、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台观看。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常生活中习惯简称为广西,在上一篇《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中介绍过,广西正式建“省”始于元代,那“广西”这名,起于何时呢?

这源于宋代!宋代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就始于此。

不过,宋代,又是历史上一个比较难以言说的一个朝代。

说他是大一统的王朝吧,可在宋史319年里,又有北宋,南宋之分;说他强盛吧,同期还有辽,金,西夏等与之对抗;说他处于天下几分的乱世吧,可故事又不如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精彩纷呈;说他是文学高峰吧,宋词又不如唐诗传颂广泛久远。。。。。。

总之,不是说宋代不行,他可圈可点的地方肯定有,只是感觉他在各方面都有那么一点少了点什么的感觉,当然了,这是题外话了。

也正是宋代有北,南之分,所以,就“广西”这名的沿革,宋代“广西”的行政划分,细分起来还是有故事可以讲讲的!

唐朝的衰落,引发了后来的五代十国,历史进入七十年的纷乱期,各路乱世豪杰称王称帝,此起彼伏。各地政权更迭,割据频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

乱世之中,原大唐朝中原以外各藩属地域纷纷脱离中央统治,独自发展,部分地域由此产生不可逆转的分裂,如静安军渐渐独立,脱离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一步一步成为后来的越南;部分地域发展,由此影响后世,如定难军的兴起,建立了西夏;吐藩,南昭,契丹等等,自己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的机会,都为后来元,明,清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即使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平中原各部,建立大宋,但与中原以外各方实力都相差无几,相互制衡,宋太祖有心也无力征服,就没办法复原大唐疆域。名为大宋,但最后实为时代中一隅之王朝而已了,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改天再表。

在后来历史发展中,宋王朝出现了变数,靖康之难,金兵进逼之下,宋皇室南迁,绍兴时两度与金议和,疆域线最后基本定以淮河为界。从此,历史对宋王朝分有了北,南之分。

北宋广南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地图

当然了,后世谈论宋朝历史,都知道用北宋,南宋来区别,那当时的宋人是如何讲述,表述这段历史的呢?总不会自己说自己是北宋,南宋吧。于是,在《宋史》中,可以看到一个词——南渡!

也就是说,宋人以南渡来划分本朝历史的。南渡以前,就是后世认知的北宋;南渡以后,就是后世认知的南宋。

南渡后,宋朝的疆域小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改革了,就南方各路来说,行政区划变化不大,如岭南一带仍然是原来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只是局部地方有了调整。如果真要咬文嚼字,追根溯源的话,这片地域从“广南西路”到“广西路”一字之差的转变,不是一朝夕的政令改变的,而是有一个时期的过程,主要就是从南渡以后这次调整才开始的!

简单来说,宋代的行政区划前三级是:一级路;二级州(府、军、监);三级县。(对照现在,就差不多是一省,二地区,三市县)。

南渡以前(北宋),全境由立朝之初的十五路,析分到后来的二十三路,其中的广南路,基本也就是沿袭了唐代的岭南道地界。同样的,广南路后来有了东,西之分。以西江流域的封州,梧州为界,贺江、云开大山以东,属于广南东路,基本就是现在广东地域,治所在广州;以西属于广南西路,治所在桂州。

这个广南西路的行政范围比今天的广西要大得多,大体包括广西的大部(个别县有区别),云南一部(兴义,兴仁,广南),雷州半岛,海南岛。

南宋广南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地图

南渡以前(北宋),到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止,广南西路划分为二十五州三军,共六十五县,治所在桂州。即,

州二十五:桂州,容州,邕州,融州,象州,昭州,梧州,滕州,龚州,浔州,柳州,贵州,宜州,宾州,横州,化州,高州,雷州,钦州,白州,鬰林州,廉州,琼州,平州,观州,

军三:昌化军,万安军,朱崖军。

这基本是北宋时期广南西路的最后划分了。

南渡以后(南宋),全境疆域整改分十七路!其中广南西路划分为二府二十州三军。治所桂州后来改名为静江府。

府二:静江府,庆远府。

州二十:容州,邕州,象州,融州、昭州,梧州,藤州,浔州,贵州,柳州,宾州,横州,化州,高州,雷州,钦州,廉州,贺州,琼州,鬰林州。

军三: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

这是南宋时期广南西路的最后划分了。

总的来说,广南西路在南渡前后的变化,由多到少,基本都是其中几个州补降为三级行政了,如龚州,白州,其实就是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域撤并改革,那当时辖内各地具体是如何撤并的呢?

静江府:北宋初沿袭桂州,到绍兴三年(1133年)升为府,领县十一:临桂,兴安,灵川,荔浦,永福。修仁,义宁,理定,古,永宁。南渡后,无永宁县。

庆远府:初袭宜州,龙水郡,咸淳元年(1265年),升庆远府。领县四:龙水,天河,忻城,思恩。南渡后,增县一:河池。羁縻州十,军一,监二。

容州:普宁郡,开宝五年(972年),废欣道、渭龙、陵城三县。领县三:普宁,陆川,北流。

邕州:永宁郡,开宝五年(972年),废朗宁、封陵、思龙三县。领县二:宣化,武缘。羁縻州四十四,县五,洞十一。

融州:融水郡,本军事州,领县一:融水。南渡后,增县一:怀远。羁縻州一:乐善州。

象州:象郡,景定三年(1262年),徙治来宾县之蓬莱。领县四:阳寿,来宾,武化,武仙。南渡后,无武化县。

昭州:平乐郡,开宝五年,废永平县。领县四:平乐,立山,龙平,恭城。

梧州:苍梧郡,领县一:苍梧,

藤州:感义郡,开宝三年(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领县二:镡津,岑溪。

龚州:下,临江郡,开宝五年,废阳川、武林、随建、大同四县。政和元年,州废,隶浔州,三年,复。绍兴六年,复废,仍隶浔州。领县一:平南。

浔州:浔江郡,开宝五年,废皇化县,俄又废州,以桂平隶贵州。六年,复置。领县一:桂平。

柳州:龙城郡,军事。咸淳元年,徙治柳城县之龙江。领县三:马平,洛容,柳城。

贵州:怀泽郡,领县一:郁林。

宾州:安城郡,开宝五年,废州、琅琊保城二县,以岭方隶邕州。六年,以岭方复置州。领县三:岭方,迁江,上林。

横州:宁浦郡,开宝五年,废乐山、从化二县,又以废峦州,永定来属。领县二:宁浦,永定。

化州:陵水郡,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980年)。开宝中,废陵罗县。领县二:石龙,吴川。南渡后,增县一:石城。

高州:高凉郡,开宝五年,废良德县。景德元年(1004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县还隶。领县三:电白,信宜,茂名。

雷州:海康郡,开宝五年,废徐闻、遂溪二县。领县一:海康。南渡后,复二县:遂溪,徐闻。

钦州:宁越郡,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天圣元年(1023年),徙州治南宾砦。领县二:灵山,安远。

白州:南昌郡,开宝五年,废南昌、建宁、周罗三县。政和元年(1111年)废州,以其地隶郁林,三年复。南渡后,复废入郁林。领县一:博白。

郁林州:郁林郡,开宝中,废郁平、兴德二县。州初治兴业,至道二年,徙今治。南渡后,废白州,以博白来隶。领县二:南流,兴业。

廉州:合浦郡,开宝五年,废封山、蔡龙、大廉三县,移州治于长沙场,置石康县。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太平军,移治海门镇。咸平元年(998年)复。领县二:合浦,石康。

琼州:琼山郡,大观元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镇州,政和元年,镇州废,以其地及军额来归。领县五:琼山,澄迈。文昌,临高,乐会。

平州:崇宁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蛮户纳土,于王口砦建军,以怀远为名,割融州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隶军。寻改怀远军为平州,仍置倚郭怀远县。又置百万砦及万安砦,又于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县,又于中古州置格州及乐古县。五年,改格州为从州。政和元年,废平州,依旧为王口砦;并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依旧隶融州,废怀远县。又废从州为乐古砦,并通靖、镇安、百万砦并拨隶允州。又废允州,权留平州,又权置百万砦。宣和二年,赐平州郡名曰怀远。

南宁军:旧昌化军,同下州。本儋州,熙宁六年,废州为军。绍兴六年,废昌化、万安、吉阳三军为县,隶琼州。十三年,为军使,十四年复为军,以属县还隶本军。后改今名。县三:宜伦,昌化,感恩。

万安军:同下州。旧万安州,万安郡。熙宁七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万宁县,以军使兼知县事,隶琼州。十三年,复为军。县二:万宁,陵水。

吉阳军:同下州。本朱崖军,即崖州。熙宁六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宁远县。十三年复。后改名吉阳军。镇二:临川,藤桥。南渡后,县二:宁远,吉阳。

另外,宋时还有从州,允州,庭州,孚州,溪州,镇州,文州,地州,兰州,那州,观州,兑州,隆州,等,部分州是宋时才正式归并中原,多数是三级行政,后来都渐渐被并入以上各二级行政区里,其中的撤并改隶过程,也是很复杂的。总之,在宋一代,“广西”最后也就整合为二府二十州三军。

另外,今日广西熟知的贺州,全州等,这两州在宋代时,与“广西”还是有很多故事的。

全州:时属荆湖南路,领县二:清湘,灌阳,归隶“广西”都是元代以后的事情了,

贺州:临贺郡,开宝四年,废荡山、封阳、冯乘三县。本属广南东路,大观二年五月,割属西路。县三:临贺,富川,桂岭。在《宋史》中,贺州仍归于广南东路介绍。南渡后,才清晰的显示为“广西路”的属地。

其实在历朝历代中,全国很多地域的行政隶属在历史中都是变来变去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反应,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的广西境内的,合浦,以前是个大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今也就是三级,四级小城名称了;各种况情的很多,所以这类故事也特别多,这也由于历代中的这种行政变区的变革反复,在来去之间,也就引发了后世很多的议论了。

又以广西地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在历史中的变化来说,宋代不仅是“广西”这个区域名词出现之始,更可以说也是今日广西区域范围的开端。

唐代时,在广西西部很多地方实行的是羁縻制度,如今日崇左,百色一带,说直白一点,这种制度就是高度自治,权属中央王朝,行政区划制度在这里体现很弱,仅有个名头而已,是“皇权不下乡”的地方。但在北宋间,发生了侬智高反宋事件,引发狄青南征,平乱后,在这片区域大量实行分封的土官制度,强化了行政区划制度,最后把西部一带稳定于中原版图,再经后来元,明,清,民国四代逐步的“改土归流”政策发展,进行了更多的行政区划撤并,最后就沿革下来了。

这些讲起来,就是地方历史故事了,有兴趣可以看看文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的链接文章,专门介绍广西各县人文历史。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柳州)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 (钦州)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玉林)

广西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最小的县——蒙山县历史中的”乡里“行政区地理划分(梧州)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桂平本地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历史(贵港)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河池)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百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来宾)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南宁)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八)——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百色·平果)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善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换个角度!名家品读桂林逍遥楼

01 桂林逍遥楼与颜真卿“逍遥楼”石碑

一提到桂林的逍遥楼,人们便联想到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逍遥楼”石碑,甚至认为是颜真卿写“逍遥楼”这三个字,才将桂州城之东城楼改称逍遥楼的。

颜真卿“逍遥楼”三字石碑的落款“大历五年正月一日颜真卿书”,唐大历五年(770年)颜真卿才写“逍遥楼”三字。

而唐代诗人宋之问于唐景云二年(711年)春就已两登逍遥楼,并作诗《登逍遥楼》《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两诗,宋之问登逍遥楼的诗,比颜真卿书“逍遥楼”三字,要早57年。说明桂州逍遥楼并非得名于颜真卿所写的“逍遥楼”三字。

宋桂林“逍遥楼”三字石刻碑文,不是颜真卿直接为桂林逍遥楼所书。颜真卿曾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刺史,蒲州有逍遥楼,楼上有唐玄宗题诗《登蒲州逍遥楼》。

有人将唐人熊孺登《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认为是写桂州逍遥楼的诗,这是误解,熊诗中有“逍遥楼上雕龙字”句,指的是唐玄宗题诗。熊孺登此诗应是写蒲州逍遥楼,而非桂州逍遥楼。

唐代逍遥楼不止一处,就是广西境内,容县(容州)也有逍遥楼:“逍遥楼在城之南,经略台在逍遥楼之阴。”(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〇四》)。颜真卿还为容州都督元结撰并书《容州都督元结碑》。

可以肯定的是,颜真卿从未到过桂州,此碑应是据蒲州“逍遥楼”碑石钩摹,由到桂州任职的官员带过来重刻的,属摹刻之作。

02 桂州逍遥楼的颜真卿“逍遥楼”碑刻的来历

桂林“逍遥楼”碑刻,并未受到历代官员和文人的重视。现存历代登逍遥楼的诗,都是登楼观景抒怀之作,没有见到与颜真卿“逍遥楼”碑刻有关的褒扬文字。倒是明代的两位诗人,登逍遥楼诗“春藓上颜文”(明陈暹《逍遥楼》)“颜碑剥落半藏苔”(明邓云霄《登逍遥楼》)。说明颜真卿的《逍遥楼》碑刻上布满春天的苔藓,此碑无人光顾久矣!

宋代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修建桂州湘南楼时,干脆命人将李彦弼所撰的《湘南楼记》文章,刻在《逍遥楼》碑之阴(背面)。笔者个人认为,程节有可能看上的是这块刻“逍遥楼”碑的石头质量上乘,就选在其背面镌刻李彦弼为其歌功颂德文章,以利传承之故。

《湘南楼记》节选 (清)汪森编辑;黄盛陆等校点:粤西文载校点,第2册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08

03 桂州逍遥楼的消失

逍遥楼自唐至宋、元、明均有诗作记载。逍遥楼的最后文字记载,很可能是徐霞客的游记。明崇祯丁丑(1637)五月十九日,徐霞客“登城楼欲觅逍遥楼旧迹,已为守城百户置家于中。”

一个守城的百户(相当于现今连长官阶)就可以霸占一座名楼,当作自己的家居,可见明末之乱,已顾不上文化古迹的保护了。徐霞客进不了逍遥楼,也无法记录下楼内部的真迹。

(明)徐霞客著;学谦注译,徐霞客游记 2,团结出版社,2021.11

古逍遥楼很可能就此消失在明末清初桂林的战火之中。

南明抗清,桂林曾是主战场之一。自清初顺治,直到清末光绪(宣统),整个清代写过桂林的诗人共有545位,诗歌2132首。在这大量的诗歌作品中,却连“逍遥楼”三个字都再也没有出现过。

逍遥楼消失了,但是颜真卿那块“逍遥楼”的碑刻却留下来了,直到抗日战争时,因拆城修建中正桥,这块摹刻的古碑才被从东城移至七星岩普陀山前。

04 宋之问与桂林逍遥楼的渊源

宋之问作《登逍遥楼》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春,桂林风和日丽,山水美景迷人。一位神情阴郁的诗人,独自登上了逍遥楼。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宋之问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与他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这样一位著名诗人,怎么到桂林来了呢?宋之问原来在朝廷中混得风生水起,他穿梭于唐朝宫廷斗争之中,趋炎附势,看风使舵。后来他也成为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权斗的牺牲品,屡遭贬官。虽然宋之问政治品行臭名远扬,但是在诗坛上的文才名声却很“香”,时人称他为“宋考功”。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即位,认为宋之问依附了张易之和武三思,而且屡教不改,不但不能还朝复官,还要受到更重的处罚,便把他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宋之问被流放钦州,他途经桂州,在州治始安城(今桂林)暂时停留下来。他心情沉重,郁闷难解。这时正值桂州的春天,一片春和景明的气象,然而他并没有什么游兴,他登上桂州的第一景观楼“逍遥楼“后,感怀思乡,作了一首诗《登逍遥楼》。

他登逍遥楼不是来观景,而是来“望乡关”的。他已踏上当时的岭南蛮荒之地,怎会不想念遥远的故乡山关呢?

这首诗引用了《汉书·苏武传》的典故与雁不过衡阳的传说,巧妙地融合在诗情中。抒发了数千里外的流配之人对故乡的思念。

宋之问与王晙

宋之问在桂州时遇见了一位“贵人”王都督。有次王都督请宋之问到逍遥楼上赴宴,一同度晦节(唐代节日名,在正月晦日)。宋之问为此作了一首诗《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宋之问喜欢桂林城南二里的元山,爱其清幽雅致,王都督便给他在那里盖了一栋别墅,宋之问和他的妻子孙氏,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那这王都督又是何许人也?王都督即为王晙,是沧州景城(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人,景龙末年(709)为桂州都督。桂州原来有军队屯守,经常需要从湖南衡阳、永州等地运粮过来养兵,民众负担很重。王晙到任桂州,后开始“改筑罗郭”。“罗郭”筑好后,王晙向朝廷奏请撤销屯兵,解决了桂州靠从湖南运粮养兵的负担。接着王晙又在桂州兴修水利,筑堰引水,开垦数千顷良田,老百姓赖此生活富裕。

《旧唐书》,清乾隆四年(1739)校刊本:卷九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王晙传

王晙向朝廷上疏“请归乡拜墓”。桂州的老百姓听说王晙要走了,写信给皇帝,恳请把王晙继续留在桂州。唐睿宗接到桂州百姓的上书后,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彼州往缘寇盗,户口凋残,委任失材,乃乞至此。”可见王都督是一位深受桂州民众爱戴的好官。

《旧唐书》,清乾隆四年(1739)校刊本:卷九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王晙传

也就在这一年春天,宋之问“流刑”途中经过桂州,王晙把宋之问截留了下来,并在桂州城南二里的元山给宋之问盖了别墅,作为他在桂州的长久居留之地。王晙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史无记载。笔者个人推测原因有二:一是王晙爱才,钦佩宋之问的才华;二是希望宋之问以他的才华,给蛮荒之地的桂州留下可传承的文化,特别是他的诗歌。

唐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玄宗李隆基正位后,把王晙调离桂州。王晙这一走,宋之问顿失“政治保护伞”,他个人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

宋之问传:《旧唐书》,浙江書局清同治11年(1872)刻本 关于宋之问的死:《旧唐书》记载:“先天中(712年)赐死于徏所。”

宋之问写桂林的诗

在桂林期间所创作的诗歌,与桂林直接有关系的在《全唐诗》中有七首之多:《桂州三月三日》、《下龙目滩》、《始安秋日》、《桂州黄潭舜祠》、《登逍遥楼》、《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下桂江县黎壁》。

宋之问喜欢桂州,喜欢桂州的逍遥楼,喜欢桂州黄潭旁充满中原文化的舜祠。

《旧唐书·宋之问传》记载:“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久远。”他晚年在桂林创作的山水诗,使唐诗除了反映西北、东北边疆的边塞诗外,又有了表现包括桂林在内的岭南风物、南方边疆风情的作品。宋之问拓展了唐诗的创作题材,也让“桂林”这个名称出现于唐诗中,并就此在文学作品中传承千年。

关于桂林逍遥楼,笔者认为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是它与唐诗背后的这些历史故事,尤其是宋之问写逍遥楼及桂林的诗。这个题材,足可写一部《逍遥楼》的桂剧了。

本文作者:黄继树

(作者系著名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广西优秀专家,原广西作协副主席、桂林市文联主席、桂林市作协主席。著有《桂系演义》《败兵成匪》《北伐往事》《灵渠》《陈宏谋》等。)

信息来源:广西桂林图书馆

想要玩转桂林却不知道如何做攻略?

现在,有它就够了!『桂林微度假』小程序点开即可,一键式获取桂林旅游全攻略吃、住、行、游、购、娱给行者一键可得的旅游资源,触手可及的全方位桂林!轻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完美旅行

桂林灵川

旅游

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灵渠

驿站

阳朔

旅游

灌阳文化广电体育和

旅游局

龙胜

文旅

桂林资源县旅游

文化

平乐

荔浦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

恭城

临桂

文旅

桂林市

象山区

文化馆

叠彩区文化体育和

旅游局

逍遥

秀峰

遇见

七星

桂林雁山

旅游

广西桂林

图书馆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桂林

有戏

桂林

非遗

甑皮岩

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

靖江王陵

文物管理处

桂林

博物馆

桂林群众

艺术馆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桂林

美术馆

桂林

画院

桂林市旅游公共

服务管理处

桂海碑林

博物馆

李宗仁文物

陈列馆

八路军桂林

办事处

纪念馆

桂林市导游

管理服务中心